不論是中速跑還是慢跑,都應該認真選擇合適的跑鞋/馬拉松鞋。如果不穿專用鞋,會出現腳掌疼、腳跟疼、腳打泡甚至傷及指甲,很難達到鍛煉的目的。跑步中最重要的裝備就是鞋子,因為它直接與地面接觸,鞋子的質量直接關係到一個人跑步的心情與效果。經常跑步的同學再加上一雙好跑鞋,那就如虎添翼,不僅跑得快,而且跑起來非常舒服。
鑒於各大品牌對於旗下跑鞋分類精細程度與叫法名稱各不相同,本文所用的一些名稱可能與具體某品牌某款式類別有所差異。請大家切勿較真,在意會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於實際操作之中~
01 馬拉松鞋
(包括但不限於各種競速鞋、速度訓練鞋、比賽專用鞋等)
馬拉松鞋最大的特點是鞋底柔軟富於彈性,另外鞋面面料透氣,不防水,特別是鞋頭要軟以保護腳趾,多數是尼龍面,目前新興的跑鞋基本都是單絲紗(monofilament)網面。跑步的時候,馬拉松鞋是最舒適的。足球鞋沉,乒乓球鞋彈性差,旅遊鞋底有點硬,磨腳,慢跑鞋有點沉,長距離跑的時候受不了。
這決定了馬拉松鞋的專用性很強,除了跑步外各種球類運動都不建議用馬拉松鞋,而爬山等戶外運動更是不推薦馬拉松鞋。
馬拉松鞋是長跑用的,所以特別輕,鞋底軟,有些鞋面還是鏤空的。爬山的時候,道路崎嶇難走,坑坑窪窪,石頭多,有時候還要爬岩石,馬拉松鞋的強度是肯定受不了的,而且不保暖,不防水。不過馬拉松鞋也比較防滑,個人覺得如果不走山路,走石板路還是很好的。
02 試鞋原則
各種品牌的鞋型略有差別,各種品牌所標尺碼僅做參考,一般都要以試鞋實際大小為準。有些型號的跑鞋鞋型偏小(比如強風馬拉松鞋,多威的慢跑鞋),有些型號的跑鞋鞋型偏瘦,有些型號的鞋型相對寬一些,大家可以根據自己腳型,選擇適合的鞋子。
買跑鞋時一定要試一下,而且要穿跑步時穿的棉襪(緩衝,耐磨)來試鞋。看看合不合適,舒不舒服。在選擇運動鞋時,舒適性是非常重要的。
試鞋有兩個原則:一是不能擠腳(包括前後長度和左右寬度),二是盡量合腳,寧願稍緊些,不能偏大。有些鞋子可能你剛穿的時候覺得稍有些緊,實際你穿了一段時間後會把鞋撐大一些,這樣就剛好了。否則鞋到後來再撐大一點,變得太大, 反而影響包裹性以及摩出水泡。
03 關於鞋底
要是一雙鞋是硬邦邦的,你穿上後用力跺地板,它都紋絲不動,鞋底就太硬了。要找鞋底墊得堅實而又稍有彈性的鞋。有觀點認為最合適的鞋是底相當硬(耐磨),而在腳和鞋底之間鋪著一層很柔軟的襯墊(緩震材料)。
跑鞋應該是有韌性的,特別是在拇趾球的那部分,因為你每跑出一步它都要彎曲一下。如果它不能很容易地彎曲,你就會浪費氣力,沒有必要地給你的雙腿增加壓力。在你買鞋之前,先把鞋彎一彎。如果要費很大氣力才能彎得動,那就另挑一雙。(如果你已有一雙非常硬的鞋,那麼就在鞋底上你想讓它彎曲的部位用刀拉上三四條橫著的裂縫,這樣就可以使鞋變柔軟。)
04 運動鞋緩衝系統
運動鞋緩衝系統大部分是由中底的海綿構成的,傳統的兩種最基本材料:EVA和Polyurethane,二者有著不同的性能特點。EVA: EVA材料比Polyurethane更柔軟,更輕便,更靈活,因為它比Polyurethane更容易被壓縮。但EVA材料不如P穩定性強,而且性能不持久.EVA中底通常為喜歡舒適、柔軟、靈活的跑鞋的輕體重者所鍾愛。Polyurethane:它比EVA材料重、堅硬、密度大,比EVA穩定性強、持久性強。喜歡穩定、持久、堅固的跑鞋的人通常選用這種材料。
新興的材料Pebax ,其實可以認為是Polyurethane的升級或新一代衍生品,同時具有輕量、高彈以及柔軟的特點,目前已廣泛運用於各類新興跑鞋尤其是碳板跑鞋當中。而碳板,主要起的其實不是緩衝效果,而是反過來增加來自地面的反饋,以防止力量完全被Pebax底泄掉。(市面上有些品牌的營銷會讓跑者認為碳板=更好的緩衝,這其實是不準確的。)通過碳板+Pebax的契合增加跑步經濟性,相信未來幾年依然是跑鞋市場的主導潮流。
除緩震材料外,也有跑鞋是運用一些物理結構提供緩衝系統,比如Mizuno的Wave就是在鞋底嵌入不同形狀的減震板達到支撐以及避震效果。因此,當我們評估緩衝系統時要注意:
- 1、中底並不一定完全要海綿製成,我們可以用其它材料代替部分海綿來增加鞋的穩定性。
- 2、緩衝系統通常比單純的海綿重,所以有些非常強調保護的很厚重的鞋子,它們的緩衝系統反而會增加整個鞋的重量。
- 3、緩衝系統和海綿在中底一定要合成的非常緊密(比如碳板和Pebax),否則會使人們感到腳底好象有個硬物,或者反過來感覺踩得很虛發不上力。
上面我們介紹了緩衝系統的主要部分,它們的目的都是增強鞋的減震能力,但是還沒有一個完美的減震系統,每種系統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。
大部分跑鞋開始在碳板上做新的文章。如果說Nike的Vaporfly和Alphafly用的是單獨的一塊貫通跑鞋首尾的一體式碳板,那麼新鞋們的碳板可以說更加靈活和充滿多樣性,比如New Balance的Energy Arc,Hoka的Tecton X trail,Salomon的Energy Blade等等。
05 慢跑鞋與馬拉松鞋的區別
這裡是廣泛地將非競速鞋,包括很多品牌所謂的緩衝型、防內/外翻型、支撐型跑鞋等統稱為慢跑鞋。慢跑鞋一般緩衝材料更多,更厚實但往往也更沉重,適合用來慢跑,跑多了或跑快了都不太合適。馬拉松鞋比較專業,相對更輕,彈性更好,跑快跑慢就隨你了。
再有慢跑鞋考慮到的用途可能比較多,相對更結實一些,成本要高些。有些人覺得穿慢跑鞋更舒服一些。
對於跑步而言,一般馬拉松鞋更多一些,基本上我們經常跑步的沒有用慢跑鞋的,一般更推薦馬拉松鞋。當然如果跑得不是很快,距離也不是很長(6-10k以上),那慢跑鞋也足夠用了。
跑鞋選購要點:
1)了解自己的腳,平足?正常?前窄後寬?前寬後窄?跑步外八還是內八?一個品牌一般不可能適合所有腳型,有些適合窄足,有的適合寬足……
2)有些廠家是專門生產跑鞋的,名氣不是很大,比如New Balance,Brook,Saucony;不像那些有名的n啦,a啦,r啦什麼都生產,聽上去名氣挺大,但有些東西爆爛。
3)知道自己平時跑動的距離,慢跑鞋只適合3k以下的距離,要跑30分鐘以上最好還是馬拉松鞋,不然你的膝蓋和腳踝到老了就有問題了。
4)不要看自己喜歡的明星穿什麼鞋就買什麼鞋,除非你真的是大戶且專業跑步。專業鞋是不考慮耐用性的,專業長跑鞋壽命只有100K,也就是2個馬拉松;劉翔的短跑鞋壽命只有3k,也就是30次衝刺。我們買長跑鞋差不多要跑800-1000k才算合算。
▍熱搜標籤:跑鞋、慢跑鞋、慢跑 鞋 推薦、慢跑鞋推薦、運動鞋 推薦、跑鞋 推薦
– End 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