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雙跑鞋,能同時兼顧到減震和腳感,就已經很了不起了。要是兩方面都做到了業內高水準,那就更厲害了。
同時能做到這兩點的,在跑鞋圈裡都是很有名的系列。如果還能把外觀顏值,和穿著舒適度也一起做好,那麼這雙跑鞋就能被叫做「萬金油跑鞋」。
像亞瑟士的kayano,美津濃的rider,以及索康尼的自由等等,它們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「萬金油跑鞋」。
不管是專業跑步,還是休閑運動,又或者是上街壓馬路,萬金油跑鞋都能輕鬆勝任,毫無壓力。
但萬金油跑鞋好是好,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——價格擺在那兒呢,1000好幾的價格,足夠勸退很多人了。
那有沒有不那麼貴的萬金油跑鞋呢?答案是有的。
這雙鞋就是今天老魏要說的安踏 創2.0 Pro,我穿著跑了也有40多公里了,整體感覺下來還不錯。
我可以很確定地說,這雙鞋的設計師肯定自己也是個跑者,因為整雙鞋的設計和體驗感,真的非常非常符合大眾跑者的需求。

創2.0Pro的鞋面採用全編織鞋面的設計,這種設計這幾年在嚴肅跑鞋上非常少見,因為大家都追求向Nike看齊,不管訓練還是慢跑,都一股腦地都用上了mono紗——結果人Nike一回頭又重新選擇了編織鞋面,比舒適度,mono紗確實比編織鞋面要差不少。
不過編織鞋面是否舒服,對品牌的調教能力要求很高。一旦沒有調教好,穿著就會很難受很壓腳。安踏的能力還是有的,鞋面不同地方的密度不同、鬆緊有馳。
老魏特意找了個高腳背的朋友試了下創 2.0Pro,他告訴我包裹感很足,而且沒有壓腳的感覺。
說完鞋面,我們再來說中底。中底是安踏的氮氣發泡材料Nitroedge,這裡我要和大家科普一個點,安踏的Nitroedge材料會根據跑鞋的具體定位,在軟硬度上有細微調整。
比如安踏的那雙碳板跑鞋,中底也是Nitroedge,但硬度會更高,回彈感會更強烈。創2.0 Pro的Nitroedge相對更溫和,踩下就能感覺到材料的壓縮感,緩震也更好。
創2.0Pro的中底在實際體驗中,慢跑是毫無疑問的舒適,特別適合慢跑。因為硬度被調低了,腳感會更好,所以創2.0 Pro就會給人一種綿柔的腳感,真的是很舒服。尤其是習慣後掌落地的跑者,這種綿柔感會更明顯。
用前掌跑法也是可以的,路感會更清晰。它的足弓支撐做得不錯,足夠保證前掌跑法可以正常使用——雖然外表上看不出來,但其實它在中底的足弓處內置了兩根「碳管」,和阿迪達斯的「仿生碳骨」設計不同,兩個品牌的設計思路和產品定位不一樣。
阿迪的那款鞋是競速鞋,「仿生碳骨」分布在前掌,是為了給前掌更多的推動力,實際起到的是碳板的作用;而創2.0Pro這邊是定位偏綜訓的慢跑鞋,碳管主要是起足弓支撐作用,加強足弓處的中底剛性。
安踏的碳管硬度不錯,我通過鞋底的兩處鏤空孔用手指用力敲過,手指頭麻了。

實在拍不出,只能找張分解示意圖了
這裡插一句嘴,其實腳感軟彈的鞋也是可以有好的足弓支撐的。但前提條件是,品牌一定要認真對待了這雙鞋的設計。不然,結果就是這雙鞋「只軟不彈」,穿久了腳發酸。
很明顯,安踏的設計師是用心對待了創2.0 Pro這雙鞋。它的足弓支撐不是噱頭,是真有專業跑鞋水準。
最後再說一下後跟和外底啊,創2.0 Pro對於後跟是比較重視的,大範圍的環抱式TPU片,長度一直延伸至足弓附近,可以有效增強後跟的穩定以及避免不跟腳的情況發生。
外底是橡膠外底,耐磨表現一開始挺讓我擔心的。因為20公里的時候,與地面頻繁接觸的區域就已經失去了紋路了。但是繼續跑了20公里之後,我反而不擔心了,因為這種磨損並沒有進一步擴大,這表示它的外底耐久度依舊有正常水平。
另外老魏還發現一點,近年來的國產跑鞋雖然能做2E、4E以上的寬楦版本的款式還很少,但總體有逐步把前掌加大做寬的趨勢。
有不少國產跑鞋的楦寬天生就是2E,對我們國人的腳掌非常友好。希望各大品牌能繼續保持這個勢頭下去,做出更多更好的產品。
▍熱搜標籤:跑鞋、慢跑鞋、慢跑 鞋 推薦、慢跑鞋推薦、運動鞋 推薦、跑鞋 推薦
– End –